摘要:社区的定位是基本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点搞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预防,社区更多的以预防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区属医院把医疗三级服务网络变成两级打造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区属医院发展了
社区的定位是基本医疗,常见病、多发病,重点搞慢病防治和健康教育预防,社区更多的以预防为主,进行健康教育 区属医院把医疗三级服务网络变成两级打造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区属医院发展了两年以后情况很不错,在社区就诊的人数不断地上升,满意率不断上升社区最终的发展还是靠人才所以这样一个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启发很大 ,辖区常住人口80万西城区医疗资源非常丰富,辖区内三级医院12家,包括北京协和医院西院、北大医院、积水潭医院、安定医院、305医院、武警二院等西城区卫生局边宝生局长指出,西城区卫生发展战略是做精专科、做强社区 边局长说,区属医院的发展方向是专科和社区把医疗三级服务网络变成两级打造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两级卫生服务体系 从2005年开始西城区对区属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整,将14家区属医院整合成目前的7家合并以后,现在西城区的七个街道都有一所区属医院,每个街道都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再有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构成了两级服务网络的基本雏形 北京复兴医院是西城区属的一所三级医院,地处月坛街道月坛医院是一级医院,卫生局把这两个医院整合起来,让复兴医院带动月坛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叫月坛社区服务中心,整合后月坛社区服务中心门诊量比过去翻了10倍 “一套班子管两个机构”,复兴医院和月坛医院,是一套领导班子管着两个机构,一个管社区卫生、一个管复兴医院但是两个机构功能不一样,一个机构是医疗为主、一个机构是预防为主院长担当两个法人代表,定期下责任书,社区的人员必须定期回医院提高,医院的专家有计划地下基层 通过整合逐渐把三级医院的技术引到社区去,三级医院带动了社区卫生的快速发展,月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非常快,从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方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社区的卫生服务水平复兴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建设带动社区,西城区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加强社区卫生建设,把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的整合作为突破口 边局长说: 如何利用大医院的资源支持社区,复兴模式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西城区区属三级医院只有复兴医院,按照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在2005年把一级医院全部都合并到二级医院里,现在西城区区医院中已经没有一级医院了我们根据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大战略,社区的整体资源调配,将一级医院并入二级医院,重新进行调整,医院里发展专科,把医院里的综合部分引入到社区按照复兴的模式,二级医院支撑着社区的技术,发展社区所以我们七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发展了两年以后情况很不错,在社区就诊的人数不断地上升,满意率不断上升社区最终的发展还是靠人才所以这样一个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启发很大 西城区有多家三级医院,如何利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医院等辖区内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更适宜的服务是边局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边局长说,我们当时提出这样的想法,与人民医院的王杉院长一拍即合 这种共同体是从社区切入的,必须要先走这一步最终我们打造一个模式,在西城区打造这种共同体模式:三级医院重点是疑难病、急症;二级医院以专科为主,要治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一个枢纽,负责将社区的疑难、重症患者转往综合医院,把综合医院中进入康复期的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级医院不仅治常见病、多发病,接受社区解决不了的但是又不是慢性压床的病人更多告诉老百姓怎么不得病,晚得病,得病以后怎么减少并发症 边局长说,这就是共同体当中为什么从社区切入的原因,人民医院对共同体有很高的积极性,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等一大批著名专家都热衷于社区的慢病防治工作,这样两个团队对接,提升整个社区居民的诊疗水平人民医院成立了社区卫生处的协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立了双向转诊、检查等机制,IBM信息技术平台对医疗共同体的运行起到了信息沟通和技术保障的作用 过去的社区卫生体系虽然建立了,但是职能的重点是在医疗上边局长说:我们始终认为社区的功能有医疗,但不是以医疗为主,社区的医疗功能相对较弱,这种医疗不但不会得到发展,最后肯定会被市场抛弃社区的重点是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重点是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所以要搞预防这几年我们的改革是从体系进行的,认识到这一点以后,我们就强调西城区的社区是以公共卫生为主线的二级医院就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于社区来说高血压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控制不好的可以转入二级医院,同 在现行运行机制下, 医院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利益问题如果三级医院把大部分病人分流到二级医院来, 因为医院的隶属关系不一样, 所以分流病人,就等于利益外流了现在大医院也看感冒是资源浪费,但是作为院长来讲,看病人就有收入边局长说, 如果站在大局上, 把分级的医疗做好,要解决好利益问题在现阶段运行机制下的“要调节好如果政府投入增加了, 运行机制改变了, 可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边局长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试点单位,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现在由于运行机制还没有改变,在这种大的调整中涉及到医院之间整体的整合调整,因为区属医院跟大医院又不能合并,从隶属关系、资产调拨上各方面都不行,那么我们要考虑托管等各种形式,一定是政府要求这个医院达到什么样的效益,三级医院要达到什么样的效率,我们在整个效率上、病人满意度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在发展上方方面面都要有一些要求但是这个做起来难度大一点,现在也在推进当中 建立以公共卫生为主,突出预防、突出慢病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进行多方面配套的改革西城区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保人员工资、专项经费这样从事社区卫生的工作人员就不需要再考虑个人的收入,切断为病人服务与医护人员收入的关系链条 人事制度改革重新下编制,按照北京市的要求下重新编制,全员聘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为重点,帮助弱势群体 绩效考核收支两条线以后,如何预防新的“大锅饭”是大家关心的管理问题,所以要制定一套以工作数量、老百姓满意度、物资利用率等一套新的绩效考核办法 为全区7个中心,48个服务站,提供统一的消毒、物业等后勤服务系统,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 西城区的卫生改革重点是: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边局长说:我们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干三件事:加强西城区公共卫生体系,加强西城区社区卫生体系,加强西城区医疗服务体系这三个体系的建设,都要延伸到社区来社区也是它们的网底,要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离不开社区在2008年“十一五”中期的三个体系的构架将基本完成西城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CDC、卫生局、妇保所现在都在同一个办公楼办公,虽然不是合署办公,但是功能上的整合,虽然隶属关系还是不一样,工作职能不一样包括人事合、后勤的合署办公,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数据共享和网络互联,整个大楼只有一个信息网络中心,CDC、卫生局、妇保的数据统一管理,实现功能上的整合 “”工作体系,即:社区卫生服务承载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居家养老、计划生育六个网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及社区楼门院群专结合的四级健康服务网络;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技术、双向转诊路径、全科医学培训、综合政策集成、信息共享平台、综合绩效考评六大支撑体系;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服务,从而实现为全体社会成员、为人的生命全周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三全”工作理念 边局长解释说: 西城区卫生工作形成了“”的体系,“6”是要有六个支撑网络是指社区发展必须有六大支撑,包括医疗卫生资源支撑、信息化支撑等其中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支撑非常重要,西城区公共卫生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医疗有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和辖区各个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支撑;人才支撑,依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护国寺中医院,西城区首家在全市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现在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西城区作全科医生,首先要到西城区的培训基地进行3年的培训,之后才能到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边局长自豪地说,首批30人的培训即将结束,第一批经过基地培训的全科医生今年将分配到社区工作 “4”就是四级的服务网络,中心、楼们院7个中心、152个工作团队,下面对应的是个楼门院,每个楼有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组长这种专群结合的社区网络,今后搞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可以做到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对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均按病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以便评价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