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C3i中国数字医疗论坛 » 新医改/医保/新农合 » 如何解决看病贵治标与治本一、解决看病贵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治本。比如药价高,如果政府直接下令降价,本想一招搞定,结果事与愿
HC3i中国数字医疗论坛 » 新医改/医保/新农合 » 如何解决看病贵治标与治本 一、解决看病贵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治本。比如药价高,如果政府直接下令降价,本想一招搞定,结果事与愿违。只有根除造成药价高的体制扭曲,才是治本之道。 体制扭曲的现象早就有,计划经济时代,本来物资奇缺,政府定价却很低,只好定量供应、购物走后门,这都是政府定价造成体制扭曲的表现。 现在公立医院价格也由政府定,所以现在体制也扭曲,逼得医生不能正常看病,不能正常开方下药,多开药、多开检查、收红包,用不正当收入来平衡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距。 医疗资源短缺,要靠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投资。但单靠政府独家办医,永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必须创造一种新体制,发动全民办医、社会办医,结束政府独家办医,摈弃 的限制。至今搞医改的人对此并不真正理解,常常说说而已,并不真干。所以,引进社会资金,没有人执行,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限制性政策仍然保留着。 有人会说,政府垄断肯定有公益性,无需监督。事实上,政府只是一个空概念,政府一定会把垄断权力交给个人或集团。事实上,政府授权的药品招标公司成为新垄断者,他们不但接受药厂公关,还预留出医院回扣,结果招标价比原来市场价还高很多。 政府垄断是看病贵的体制根源,要解决看病贵,必须撤出政府垄断,理顺医疗市场和医药市场,形成质量与价格的竞争机制,让消费者受益。 看似很有道理,把问题推给体制,反正体制是个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而且又不能具体指哪一个人,大家就都没了责任;同时,体制也会个庞然大物,就好像唐吉坷德挑战风车一样,是一件多么令自己有成就感,有英雄主义气概,并且多么容易让人激动的事情呀? 而一个组织要存在要发展,需要的是人才,你觉得以中国的文化传统,医生们、护士们是更愿意进入私营医院还是更愿意进入公立医院呢? 这根本不是体制的问题,而是文化选择和思维习惯的问题,任凭你换多少种制度,文化选择和思维习惯不改变,都是没有用的。 另外,改革是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持的,低人权的状况下所带来的政府财政的巨额积累,就不可能把现在的改革做好 ;改革也并不是扶弱惩强,而是利益的均衡,使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能伤害患者的利益,不能伤害医护的利益,也不会伤害药商的利益。 首先,我不认为楼主是在攻击、批判现有的制度,也不是单纯的把责任、问题推给体制,而是以一种理性的观点去查找问题的根源,目的是提出一个解决方法。 公立医院更像是一个政府的部门,他们拥有私立医院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有国家政策上的照顾,经济上的补贴,这些私立医院都不会有。相反,私立医院还被要求在社会贡献上的付出高于公立医院。 出于成本上的要求,私营医院从业人员的薪资与劳动强度并不对等,干的多拿的少,导致了人材的匮乏。就像是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去报考公务员,挤破了头的想进机关,而不愿意去小公司,小企业。这是同样的道理,这个现象正常么?大家都去机关当职员,谁来创造价值? 社会上的私营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中石油,中石化。但是,国家的财政年年补两桶油,什么时候补过中小私营企业?不补也就算了,还要增加税赋。 私立医院缺少这些必要的资源。而造成私营医院缺少资源的原因,不是因为私立医院自己的原因,而是一种不公平的体制与政策。 所以,从传统文化上看,老百姓并没有什么一定要选择“公立”的情结,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医院和政府机关一样,事儿难办,如果说不是陇断,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公立”? 最后一点,我是同意的。要平衡各方的利益。美国也在医改,两党打来打去,就是各方的利益没有平衡。 医生收入与责任不成比例,医生干的是人命关天的活,压力大不大?而收入又与这种责任形成鲜明的反差,是不是正常? 我说患者选择公立医院,并非说患者的选择事实,而是指思维习惯,古代是没有现代医院的公立医院,但是古代有官办医馆。即使没有官办医馆的地方,患者也往往选择名气较大的医生,名气较大的医馆,被认为是医术高,决定民众选择是权威,而不是公办私立,中国的私立医院有这种权威性么?这是靠国家扶持,就能做起来的吗? 国外的那些体制,貌似是很先进,但是那是在他们的文化支撑下的,与他们的文化相适应的,在那种文化的支撑下 就举个例子,中国的中医药,在中医的体系和文化里,那是绝对有用的,但是在西方的所谓科学思维中,中医药就是些虫草,你觉得中医药在那种文化下的作用能有多大? 再举个例子,西方制定的ISO认证体系,很高效,但是放在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下,真的适合中国的管理吗?我想每个医院都做过各种类型的ISO认证,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了。 历史上凡是跟文化传统和人性需求相悖逆的改革,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所以即使要体制改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文化传统和人性需求。 这次医改中,取消药品加成,这种不能说不是体制改革,但是取消药品加成后,基层医生的收入和工作积极性锐减,结果把病人推向大医院,造成一个双输的局面,这是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是文化人性的问题?不考虑文化传统和人性需求,妄谈改革体制,才是真的祸国殃民。 都在批评贪污腐败,都在批评占公家便宜,或者以权谋私,但是每个中国人都问自己一下,一点没沾过公司或者医院便宜的有几个人? 正如,“凑齐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跟红绿灯无关”一样,这是一种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造成的,而不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我觉得“体制”,是整个医改的“症结”,是基础。这个问题不解决,其他的也就无从谈起。当然,医改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单一的体制改革,不可能解决问题,这需要其他各方面的支持。缺少了必要的支持,也不会成功。但是,如果体制不改,那么医改的舞台就被限制住了,只能在一个范围内折腾,而折腾的结果我们是有目共睹的。 说到名气,是不受于“公立”,"私立"的限制的。也没听说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是公立还是私立。但是,他们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现在的私立医院之所以没有这种权威性,缺乏基本的信任,就是由于一种不公平的环境所导致。 大城市的孩子都想去重点学校上学,为什么?因为重点学校能考上清华北大,这种权威性是怎么来的?因为他们有优秀的师资力量。那这么多优秀老师为什么就集中在这些学校?是由于国家有“重点”这个东西。普通学校,怎么去超越?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医疗也如是,别说私立医院,小的社区医院都没有权威性,很多人看病都不认社区。非得去大医院,北京,儿童这样的大医院。因为这些医院有优势资源,出成绩容易。人材肯定去这种地方。这对于私立医院就是不公平的。 那么,私立的医院有没有权威性?举个例子,清朝时的同仁堂,同样是有权威性,皇家御用。私立不是不能干好,只要有合适的阳光,就能生根发芽壮大 私立的医院,在创新上、在很多方面,他们可能不需要国家投入什么,他们必须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 ,也就是头痛医头,老百姓反映药太贵,那好就取消药品加成,而这种行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不管不问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医改已经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只能在圈里来改,触及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就是体制问题。 再说ISO认证,ISO认证的本意是为了规范医院从业者的行为,保证服务。但是,国内的体制保证了医院在没有这些东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竞争优势,医院通过iso认证,只是表面文章,甚至国内大多数企业通过ISO都是表面文章,这说明质量、服务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后台,背景”才是重要的竞争力。也就是说,这个市场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医疗行业,也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还是体制的问题。 怎么保证医院的大夫不收回扣,怎么证医院的从业者一心为公?难道只靠"自觉",打死我也不信。楼主也在疾呼"可如果是政府垄断,谁去监督、摆平?" 只能是靠制度,现行的体制、制度,是否能有效的监督?监督不了,现在医院什么情况,大家心知肚明。这难道还不是体制与制度的问题? 我是理解大夫的,去医院实习,闻各种异位,工作不易。但是医院给的工资与付出是否对等?不对等,我也会去拿回扣,不拿白不拿。我的劳动要得到回报。监督形同虚设,这肯定是体制的问题。医生失去了灰色收入,但与自己的付出极不相称,还不如改行干别的。 现在大家买东西,普遍接受的是家乐福,物美,大中等等,鲜有“公立/国营”的店铺。 但是,这从一个方面说明,老百姓对于私营是认可的。即使是姓私,但是如果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是可以被认可的。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